新增406萬!癌症高發與「吃肉多」有關係嗎 提醒:3種肉要少吃「學會健康吃法」遠離疾病
你知道嗎,新研究發現,吃肉可能跟癌症有關。
這是怎麼一回事?豬肉還能不能吃?
一、英國11年研究:少吃肉,少得癌
今年年2月,BMC Medicine發表一篇題為「Risk of cancer in regular and low meat-eaters, fish-eaters, and vegetarians: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UK Biobank participants(常規肉食者、低肉食者、魚食者和素食者的患癌風險:對英國生物樣本庫參與者的前瞻性分析)」的研究,該研究由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。
研究結果顯示,每周吃5次或更少肉量的人,整體患癌風險下降。
該研究分析了472377名參與者的數據,年齡40-70歲,均未患癌。根據吃肉的頻率,參與者被分為四組:
·常規肉食者:每周吃肉五次以上;
·低肉食者:每周吃肉五次或以下;
·魚食者:只吃魚,不吃其他肉;
·素食者:包括普通素食者和嚴格素食者。
研究期間,共有54961人被確診為癌症。與常規肉食者相比,低肉食者的總體癌症風險降低2%,魚食者降低10%,素食者降低14%。在特定癌症上,發病風險也有所下降,例如:
·直腸癌:低肉食者比常規肉食者降低9%;
·前列腺癌:魚食者比常規肉食者降低20%。
不過,研究人員坦言,這項研究是觀察性研究,飲食數據的收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難以準確描述飲食和癌症之間的因果關係。
三、癌症高發,真的與吃肉有關?
數據顯示,2016年新增406.4萬癌症病例,新增241.35萬癌症死亡病例,平均每天約1.1萬人患癌,相當於中大型村落的人口數。
患癌數不斷上升的同時,人均肉量消費翻了十幾倍,這讓人不禁疑惑:癌症高發與吃肉有關嗎?
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大外科主任林鋒教授表示,從醫學角度來說,加工肉製品或紅肉與癌症不存在因果關係,但如果過量食用,可能增加癌症風險,有機會誘發癌症。
從營養價值來看,紅肉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,還富含血紅素鐵、鋅、硒、磷、維生素B12、煙酸、核黃素和硫胺等營養素。不過,紅肉的脂肪含量也較高。
總的來說,癌症的發生與先天基因、年齡增長、致癌物接觸等因素有關,不能全部歸因於吃肉。但長期過量吃肉與其風險增加有關,因此吃肉要學會健康的吃法。
四、教你吃肉的最佳姿勢
1、避開3個部位
豬的腎上腺、甲狀腺和淋巴結是不可食用的。
腎上腺俗稱「小腰子」,食用可能引起急性中毒,出現頭暈頭脹、噁心、心慌心悸、全身無力、胃痛、腹瀉等癥狀。
甲狀腺俗稱「栗子肉」,食用可能導致頭痛耳鳴、煩躁不安、心悸氣短、心律失常、噁心嘔吐、多汗厭食、腹痛腹瀉等癥狀。
淋巴結俗稱「花子肉」,呈灰白色或淡黃色疙瘩狀,往往是含有大量的病菌及毒素。
2、要適量
建議,吃肉要適量,建議以魚肉、禽肉、蛋類和瘦肉為主,平均每天的肉類攝取總量推薦是120~200克。生活中,如何大致判斷不同肉類的量?可參考下圖。
3、多白肉
吃肉時,建議多選擇白肉,減少紅肉的佔比。白肉是指烹飪前呈白色的肉,例如魚、蝦、雞、鴨等。白肉的脂肪含量較低,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,更利於人體健康。
4、少烤炸
烹調肉類時,建議少用油、炸、煎、烤等方式,高溫烤炸不僅會破壞營養素,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,例如致癌物多環芳氫類和雜環胺等。建議採用蒸、煮等方式烹調肉類,還能保留更多營養。
肉很美味,但為了健康著想,我們要養成健康吃肉的習慣,少吃紅肉、加工肉,多吃白肉、鮮肉,盡量選擇瘦肉,你學會了嗎?